作者:admin 来源:甘肃凯发网站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11-12-06 访问:7375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的理念正在农业大国——中国得到充分体现。中国国务院日前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研究部署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会议将农作物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的高度。
此间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目前外资种子企业纷纷在中国“攻城掠地”,而中国本土种子企业散、乱、小的现状下,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决定对于促进中国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意见明确将种业界定为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意味着中国种业在经过长达十余年的充分市场竞争后,种子行业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和关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地位终得以确立。
种子是农业的基础,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由于耕地面积不能无限制增加,而国内粮食供给压力又不断加大,如何提高粮食单产成为中国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种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单产至关重要。
但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中国种业市场对外资开放10余年时间内,全国已有约50家持有效证照的外资企业涉足国内市场,其中不乏孟山都、先正达等国际种业巨头。以种子业务位居全球种业第三的瑞士先正达公司为例,自1998年10月入驻寿光打入蔬菜种子市场以来,这个公司已在中国累计投资2亿美元,扩张野心可见一斑。
而另一方面,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管理经验欠缺等历史因素,中国本土的种子企业无论在技术、规模和管理上都与国际先进种子企业相差甚远,同时存在门槛过低的问题。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持证种子企业将近万家,其中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0多家。
农业问题专家、北京农委副主任李成贵对记者说,全球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种业市场份额的35%,而国内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仅为0.8%。以蔬菜种子为例,在中国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和集散中心——山东寿光,彩椒、长茄等一些蔬菜品种的外资种子已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对记者说,外资种业以其独特的推广方法与产品收购制度等对国内种子市场冲击很大,最可怕的是外资种业公司在国内招聘优秀的种子研发人员以原产于中国的种子进行新品种的培育,这种做法使得新品种被外资种子企业垄断。
此间接受采访的农业专家普遍认为,如果中国种业市场由“洋品种”占据主导地位,将给粮食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更严重的是,很多种质资源被国外偷取和克隆后,又反过来成为跨国公司制约中国技术发展的专利手段。
种子安全问题在中国一直受到高度关注。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种子法》;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此后,随着《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等一系列规定的出台,中国种子管理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得到健全。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良种培育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不久前,农业部发布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调查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种子生产基地情况。
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则指出,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改革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快速提升中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意见抓住了中国种子行业的两大痼疾:一是产业集中度较低,即市场主体散、乱、弱、小;二是产业集成度偏弱,即“产-学-研-用”及“育-繁-推-服”等产业链条各环节严重脱节。”中种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性很强,如能全面贯彻落实,将对中国种业做大做强有极大的推动力。
据悉,中国种子市场份额已由2001年的2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550亿元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种业市场,未来十年增长潜力更为显著。
《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这必将加速中国种子企业的并购重组进程,未来小企业将逐步淘汰,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李成贵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指导促使有资质、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做大做强,中国种子行业有望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此间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目前外资种子企业纷纷在中国“攻城掠地”,而中国本土种子企业散、乱、小的现状下,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决定对于促进中国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意见明确将种业界定为基础性、战略性的核心产业,意味着中国种业在经过长达十余年的充分市场竞争后,种子行业对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和关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地位终得以确立。
种子是农业的基础,事关农业生产安全和国家安全。由于耕地面积不能无限制增加,而国内粮食供给压力又不断加大,如何提高粮食单产成为中国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种业的快速发展对提高单产至关重要。
但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中国种业市场对外资开放10余年时间内,全国已有约50家持有效证照的外资企业涉足国内市场,其中不乏孟山都、先正达等国际种业巨头。以种子业务位居全球种业第三的瑞士先正达公司为例,自1998年10月入驻寿光打入蔬菜种子市场以来,这个公司已在中国累计投资2亿美元,扩张野心可见一斑。
而另一方面,由于起步晚、基础薄弱、管理经验欠缺等历史因素,中国本土的种子企业无论在技术、规模和管理上都与国际先进种子企业相差甚远,同时存在门槛过低的问题。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持证种子企业将近万家,其中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0多家。
农业问题专家、北京农委副主任李成贵对记者说,全球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种业市场份额的35%,而国内种业10强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的比例仅为0.8%。以蔬菜种子为例,在中国最大的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和集散中心——山东寿光,彩椒、长茄等一些蔬菜品种的外资种子已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员对记者说,外资种业以其独特的推广方法与产品收购制度等对国内种子市场冲击很大,最可怕的是外资种业公司在国内招聘优秀的种子研发人员以原产于中国的种子进行新品种的培育,这种做法使得新品种被外资种子企业垄断。
此间接受采访的农业专家普遍认为,如果中国种业市场由“洋品种”占据主导地位,将给粮食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更严重的是,很多种质资源被国外偷取和克隆后,又反过来成为跨国公司制约中国技术发展的专利手段。
种子安全问题在中国一直受到高度关注。200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种子法》;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此后,随着《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等一系列规定的出台,中国种子管理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得到健全。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良种培育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不久前,农业部发布通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调查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种子生产基地情况。
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则指出,必须坚持自主创新,改革体制机制,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快速提升中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
“意见抓住了中国种子行业的两大痼疾:一是产业集中度较低,即市场主体散、乱、弱、小;二是产业集成度偏弱,即“产-学-研-用”及“育-繁-推-服”等产业链条各环节严重脱节。”中种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性很强,如能全面贯彻落实,将对中国种业做大做强有极大的推动力。
据悉,中国种子市场份额已由2001年的20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550亿元左右,成为世界第二大种业市场,未来十年增长潜力更为显著。
《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
“这必将加速中国种子企业的并购重组进程,未来小企业将逐步淘汰,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李成贵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指导促使有资质、有实力的种子企业做大做强,中国种子行业有望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